1
山雨欲来。
8月17日,许家印卸任恒大地产集团董事长。
债务旋涡中的恒大和许家印,因为这个信息,成为舆论关注焦点。
面对市场上的传言和猜测,恒大很快做出解释,这是恒大地产借深深房回A股终止后的正常变动,不涉及具体管理架构、股权的变化。
也就是说,许老板还是集团实际控制人。
都知道恒大现在最缺钱。
这些年,恒大在其发展上采取激进手段,通过不断扩大借贷规模以吃入更多的市场规模。这也的确是许老板的风格,野心勃勃,在下一盘大棋,同时也像在走钢丝线。
可惜,钱不是许家“印”的。
2017年3月,恒大地产引进了1300亿元战略投资资金,并签订对赌协议。根据协议,上海写字楼租售网,恒大需要在4年内运作上市成功,否则要在2021年1月31日退还战略投资者资金1300亿元,此外还要支付137亿元分红。
可是因为调控收紧,房住不炒,房企成为重点开刀的对象。
去年,针对房企的三道红线正式出炉:
1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%;2、净负债率大于100%;3、现金短债比小于1。
融资全面收紧,银行不放贷了,房地产行业的大佬们,只能纷纷打折出售,回笼资金,以寻求债务过关。
三道红线全踩中的恒大,首当其冲。
同时,A股对房企关上大门。
恒大地产借壳深深房A回A股失败。
大家还记得去年10月,恒大那封“求救报告”吧,大意是:
我恒大2016年与深圳政府谈得好好的,深深房要收购我的股份,给我投钱,救我一把。
但是后来证监会和深交所死活不同意,于是我没办法搞了1300万民间借贷,勉强活到今天。
我这几年也遵纪守法,还干了不少好事,现在樱桃app民间借贷要到期了,不但得退还别人1300亿元本金,还得赔人家137亿元分红(利息),我还不能起了。后果很严重……(见下图)恳请政府帮樱桃app一把,尽快批准重组上市。
后来这份报告被恒大定为凭空捏造、纯属诽谤。然后,许老板用了120个小时,让恒大惊天大逆转。
许老板引入1300亿战略投资者,苏宁张近东、正威集团王文银等十八路诸侯汇聚一起,出钱出力,抱团取暖、歃血为盟。
化解危机。
然后是深深房公告说,基于目前市场环境等原因,现阶段继续推进重大资产重组的条件尚不成熟。
条件,其实就是不允许。
背后是监管层坚决不开绿灯。
形势比人强啊。
也是,从提出房住不炒开始,不断有各种资本、势力在试探底线。房地产为了上市,想尽办法,搞芯片、搞汽车、甚至借壳。
但高层态度非常坚决,谁也不能例外。
往深的说,救市有道德风险,赚钱的时候你当首富,上海写字楼租赁网站风险暴露的时候政府兜底,大家都去借钱冒险了,借一百万你是孙子,借一百亿银行是孙子。
政策不能因人而设,今天为恒大开绿灯,明天融创、碧桂园也要求特批呢?
想起《人民日报》说的,失去奋斗,房产再多樱桃app也将无家可归。
人民却想问,如果奋斗再多也买不起房,樱桃app该归哪里?
没有人会回答你。
但压制房产商的膨胀、调控房价是正确的。
2
窟窿太大了,恒大开始焦头烂额的日子。
这大半年,网络上频频传出恒大的负面消息。
恒大涉案也开始多了。
8月5日,财联社发布消息称:恒大关联案件被要求集中管辖,移交至广州中院。
司法管辖意味着法院介入了,在恒大还没有被“挤兑”的时候,事先在制度上杜绝了被挤兑的可能性。
它的好处在于,恒大不会出现大面积的烂尾楼,因为即使债务崩了,只要司法管辖在,恒大就能保证日常施工的现金流,从而保住交付。
当然,这利于恒大生存不假,但肯定吓到债券投资者。
于是股价出现暴跌。
中国恒大只有去年股价高点的40%,恒大物业半年跌去了三分之二,恒大汽车更是三个月暴跌80%。
信任危机之下,留给恒大的时间已经不多了,资本游戏终究无法永远的玩下去。
一自媒体评论说:
信奉“买买买、合合合、圈圈圈、大大大、好好好”的许老板,在投身造车时,骨子里一定是认同这套逻辑的:能用钱解决的,那都不叫问题。但现在钱成了问题。
谁能想到?
过去起的高楼、宴的宾客,现在眼看楼要坍塌了。
那么,悬崖上的恒大,会这么快倒下么?
应该不会。
恒大目前资金是紧张,是因杠杆一直比较高,这大半年,他们主动还债降低杠杆。
而央行的目的,是让房地产企业低杠杆运行,不是想压垮龙头地产商。
这不用怀疑。
只是今后的发展,再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样野蛮生长了。
主要是大笔的债务要偿还,留给许老板腾挪的时间并不多。
而我更担心的是,恒大的造车,会不会也是一个大泡沫?
虽然许老板早就讲过,一切都是国家的,国家随时可以拿走。
他也常常能出现在国家的重要场合,逼格足够高的。
但是,国家会拿走一个大泡沫吗?
国家又不是废品回收站。
此刻,我想起高层说过的“四句话”:
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 借钱是要还的 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 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
这话至为深刻、在理。
安邦、海航、华信等一系列超大企业爆出的问题,完美印证了国师的告诫。